Menu
 

一切都「空」為何還修

問:

有時候我覺得如果一切都是空,我們為什麼還要努力修行?如果沒有眾生,什麼都沒有,那我們修行的目的是什麼?

答:

若事情是如您所說的一切皆空,那確實什麼都不需要了。然而,我們所說的空性並非如此。您所描述的那種狀況在佛法的見地上叫做「斷邊」,而「斷邊」是我們會墮入的最糟狀況之一。很多人認為空性等同於「空無」、「沒有」,這其實是個很恐怖的誤解。

我們的修持應走中道,一個不墮入斷邊,也不墮入常邊的中間之道。

當我們墮入斷邊時,也就是認為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時,便等同於否認業因果,也等同於否認了解脫跟遍知佛果。

但我們並非在說好壞、苦樂不存在。所謂的「不存在」是指什麼的不存在?是指諸法沒有諦實的存在。正因為諸法緣起之故,所以它們沒有諦實的存在。因此,若能真正了解空性,你反而會見到諸法的存在。真正無誤地了解所有樂受、苦受、好壞,以及這些感受的粗細因緣,業因果等,這才是空性。

當你了知了心沒有諦實存在時,你便會真的了解諸法緣起的道理。

「緣起」中的「緣」字,為非自主之意,因此「沒有諦實存在」。所謂的空性所遮止的,就是「諦實存在」這件事,它並不等同於所有的概念都不存在。若作如此說,便是徹底的斷邊,是一種毫無助益的見地。

還有一類尋找存在的方法:在某個境上不停地尋找,最終卻什麼都找不到,便認定這是空性。那不是空性!那是無可救藥的見地,是我們必須要斷除的而非修持的。

空性不是空空如也,更不是中觀應成的見地。那是完全的錯誤!

如果執著於諦實存在,我們就會視因緣為「常」,如此一來,便會既落入斷邊也落入常邊。這意味著你認為東西不會毀滅,也就意味著我們認為事物不會改變。那如果你承許事物不會改變,就等同於否認業因果、好壞、三時等。這將會是非常不幸且可怕的墮落,這樣是不行的。

我們修持佛法時的危險,就是同時落入常、斷兩邊。不落入這兩邊即為中道。

諸法僅因「緣起」而顯現,它們透過相遇、相互觀待、相互依賴的組合而存在。也就是,諸多因緣透過這三者的組成才得以存在。正因如此,所以有業果,所以沒有自主存在,所以沒有自性。也正因如此,所以才有苦樂,有好壞,有變化。這才是存在的真相。

因為緣起,才有取捨,才有對究竟快樂的追求。這一切之所以會發生,都是因為緣起。

如果墮入斷邊跟常邊,就不會有遍知佛果,也沒有眾生,這是非常恐怖的見地 。這是要斷的,這真的不行。

諸法皆為緣起。

緣起的「緣」意指非自主,「起」則指諸法的存在,即世俗之法。這並非專屬於藏傳佛教的概念,而是佛陀的教導。

諸法因緣生,法亦因緣滅。吾師大沙門,常作如是說。

諸惡切莫作,諸善皆奉行。自淨己其意,是即諸佛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