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 

無明,心的本性和解脫

所謂「心的本質」是我們本有的。身為眾生,在我們生活中,運用的心時通常是錯誤的心。所謂的錯誤是什麼呢?我們有一個很自然的見地,也就是自己執著事物的方式。這種見地或執著事物的方式,也就是你對於對境和內心這兩者,都有著他們是真實存在的執著。因為這樣的執著,你會生起非常強烈的愛我執。

因為我們的見地是顛倒的,所以我們的行為也是顛倒的。因此我們只想自己,對於珍貴的無邊眾生,生不起想利益他們的強大心力。

那樣的見地是顛倒且錯亂的。

什麼叫做顛倒?顛倒就是看不到真相,也就是無明。

因為無明,我們無法領悟內心自然而生的那種安樂。

因為看不到色聲香味等外內一切法的實相,所以是無明。

不但看不到實相,還加上非理作意的增益而錯亂。

因為這個錯亂使得我們有執無常為常的錯誤,執不淨為淨的錯誤,還有執苦為樂的錯誤,

而這一切的根源都來自執無我為有我,

進而生出貪瞋痴貪心害心邪見嫉妒等等。

我們的心因此變得不正直、不誠實,或變得偏頗,不管是偏向貪還是偏向瞋,或停滯於捨念之中。

這些不正直、不誠實的心念,讓痛苦無窮無盡的到來。

當我們去探索這些負面心態,最終會找到到他們的的根源-所謂的「俱生無明」。

再好好探索「俱生無明」的話,我們也會知道連「俱生無明」是客塵暫時的,是能斷的。

而知道這件事這是有差別的。

這些負面習氣都是我們自無始以來所累積的,所以不用教就都會了。貪瞋癡很自然的都有,都在。

我們心的本性 - 也就是當我們的心越來越細,到最究竟的層次時 - 那個層次是不會摻染任何痛苦的。那樣層次的心是清明的,是快樂的,不會沒有清明,不會沒有解脫。心最究竟自生的自性,也就是所謂的「心的自性光明」是完全無苦的。其本質的世俗面是唯有清淨,唯有安樂,而這樣珍貴的心是我們可以經驗的。

深具方便善巧與大悲心的導師世尊在為一切眾生初轉法輪時,教我們認識苦以及苦是能斷的 -

苦能斷是因為苦沒有自性。

然後是集諦,集諦包含了業和煩惱。

然後是滅諦,也就是心的本性 - 它不混雜任何痛苦,而唯有安樂。

所有各種的痛苦都是暫時客塵的。若想證得唯有安樂的心之本性或滅諦,就要有獲得安樂的條件因緣,佛也教導了這些因緣為何。

然後是道諦。

道諦的內容也就是我們要去探討造成痛苦的因和緣,並且減少它們。我們也要去探討帶來快樂的因和緣,並增加它們。

慢慢的,這些暫時客塵的痛苦會逐漸消失。最終,當我們見到心最自然的樣貌時,也就清淨了所有的煩惱了。你要是了解了這樣的解脫,自己心續中會自然生起真正清淨的出離,生起從輪迴圓滿中的清淨出離。也就是,你自己會想要獲得解脫,會想要看到解脫是什麼,以及了解解脫為什麼是珍貴的。

你會在他人身上看到一切眾生也都是一樣的 - 一切眾生都能證得安樂的功德,那個不受任何痛苦染污的功德,而因此會對一切眾生生起無上的悲心。